前两天和同事聊天,突然说起他早就卸载掉微博了,却还在坚持写blog。“哟”,我说,“想当年每刻微博不离手的人居然早不用了?”“唉,一直没找到微博的节奏。”我转了个念头,“难道每天都有感悟?”他说,“把感悟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。有时回头翻四年前的博客,觉得挺有意思。”
这话让我挺有感触的。
其实生活的印迹也就是每日琐碎的纪录吧,日积月累,沉淀和升华,形成了年轮。
最近比较有感触的就是看完柴静的《看见》。柴静与我同年。二十篇文章,娓娓记叙个人的成长,思想的变迁,青春的友谊,工作的波折升沉,直到领导离世。新闻的发生并不重要,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原因。宽容的基础是理解,理解的基础是感受;当你能够感受别人时,你的心就软了。陈虻离世,生活如水,追思领导的教诲,最后一段话是不要堕落。
当年从川藏线回来,游记写得很痛苦。一天憋一个段落,大概写到理塘巴塘就几乎再也写不下去了――那是我最后一篇用钢笔写在纸面上的游记,而且只有一半――直到后面买了笔记本电脑,电子写作的兴奋劲才让我终于把它写完;而就是这篇游记,是我在互联网上无意识间看到的第一篇自己的文字,还意外收到过杂志社汇来的稿费。也许当下并无太多感觉,时间自会把它推向不同纬度。我想对自己说的是,坚持,思考,点滴进步,认真生活。
自勉。
分类(PEN) 浏览(514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