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一本书,没有之一。
从生命的诞生,到能量和力量,基因的延续和性的遴选,视觉,意识,再到死亡,脑子中竟浮现出这样的画面:混沌天地间的阴差阳错,分子质子电子的颠沛组合,在自然选择中适者留存,突变,筛选,极少数的偶然事件加上无数年的延续或演变,选择,淘汰,选择,自然的铁律竟最终塑造出复杂得难以置信的化学形态,生命,乃至意识。个体消亡了,但物种基因长存,随着旋转的地球和主动的心智,不知会沿着宇宙中何种形态何种方式继续发展下去。
与玄学不同,科学是有着充分的证据和可被证伪的特质。闪电能熬出原始汤,但化学或科学反应必须要遵从热力学,要满足热梯度和电化学梯度――生命能量的根本,源自电子转移,可能是硫铁矿的氧化反应,也可能是光子的触发(想想光合反应)――所以作者会说任何伪科学都会小心翼翼的避开热力学(想想永动机吧)。电子的转移,分子的组合,有其内在的倾和性,DNA和RNA的精巧发明并没有那么困难,热泉口到处都是有机碎片。64种碱基组合为什么只编码20种氨基酸?答案有无数多,但从历史演进上看,却是再自然不过。
DNA编码,蛋白分子学,是追溯生命演进的最有力工具,能够精确对比出物种差异和渊源。而除了实验和考史,就像量子力学的思想实验,演化生物学中也有精彩的推演――线粒体为何在细胞核外还有自己的基因?基因中为何存在那么多垃圾编码?性如何促进了有益突变?热血的起因,是原因还是结果?何为意识,它到底是量子纠缠还是生物电流感知?至少逻辑上得有自洽的答案。
硬科学的一面,体现在那些不可违背的原则:通过选择才能存在,选择决定了一切。以前那么困惑我的,生物的复制不是意义,不是原因,只是结果。每一步通过选择的变化都必须要有切切实实的眼前利益,自然界从没有什么长远规划,却仅仅依靠无数遍迭代的适者生存,取得了当下场景中的最佳设计。并非最佳?那只是选择的时间还不够长吧。
看清历史才能找到答案,曾经经历过什么环境,面临过什么问题,如何解决了它。并且历史即过去,往往不同于当下。历史造就了现在,但现在不一定能完全看得清历史。
现在想,以前读书的时候,学过的那些生物、化学、物理、地理,如果以这种方式叙事,会是什么样子。不知道现在的学校教材,又是怎样讲的。去年还看过一本《人类简史》,对社会合作等方面提出很多耳目一新的理念;而现在来看,也许正是这些构成了当代科学的基础共识,自己的感触只是孤陋寡闻罢了。
这是一本烧脑的书,每每夜读,有时神思激奋,有时却难以自抑的催眠,半夜梦醒才发现书在手边,灯还亮着。隔行如隔山,书中的理念逻辑,自以为能领悟一些,很多也还是懵懂,也许上面说的都是错的。:)
分类(READING) 浏览(4661)